中国医药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并购浪潮。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好牛,市场环境日趋成熟,行业整合需求愈发迫切。这一轮并购潮与以往不同,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和价值创造,标志着中国医药产业进入深度整合的关键阶段。
医疗健康行业并购规模实现显著增长,从2018年的112.5亿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245.14亿美元。在细分行业排名中,医疗健康从第七位跃升至首位。这一变化反映出行业整合的迫切性和必要性。PE/VC投资机构已从"发现价值"转向"创造价值"模式,一二级市场简单套利时代宣告结束。医药行业A股近三年破发率接近30%,港股破发率达到25%,单纯财务性投资难以获得理想回报。
美国医药并购发展历程的启示好牛
美国医药产业发展经历了五个关键阶段,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并购逻辑。萌芽期始于1775年至1860年,美国独立战争推动药品需求激增,1852年美国药剂师协会成立,标志着药品市场规范化进程启动。诞生期为1861年至1869年,南北战争期间辉瑞、礼来等现代医药企业相继成立,行业雏形初步形成。
成型期从1870年延续至1929年,医药进入生物学时代,白喉和破伤风抗生素等重要产品问世。美国通过系列法案规范药品市场,为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。发展期涵盖1930年至1983年,二战加速药物研发进程,青霉素、冻干血浆等产品相继出现,美国制药公司确立世界领跑者地位。霸主期从1984年持续至今,Hatch-Waxman法案颁布后美国医药迎来创新时代,生物医药成为并购核心领域。
1980年代并购主要服务于横向整合目标,葛兰素威康与史克必合并案例典型。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实现成本节约好牛,杠杆收购推动资本市场重新评估药企价值。2000年代并购重点转向应对专利悬崖挑战,同时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。2010年后生物医药创新技术日趋成熟,商业化程度不断提升,并购逻辑演变为获取创新技术。现阶段药企并购主要由技术驱动与生态重构需求推动。
中国医药产业并购的四大发展趋势
中国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将从5000家大幅减少至500家。这一变化意味着大量企业将退出市场或被并购整合,为行业并购提供广阔空间。500家企业已能充分满足民众用药需求,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必然趋势。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化,提升整体竞争实力。
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将显著增加。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,企业面临增长压力。海外市场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,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、优质资产和市场渠道。企业自身海外发展需求推动跨境并购需求增长,全球化布局成为企业战略重点。
上市公司收购上市公司将成为常态。两家上市公司整合有助于完善业务链条,强化细分领域核心地位。这种模式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,提升协同效应。上市公司具备更强的资金实力和整合能力,为并购成功提供保障。
通过并购将诞生数家万亿市值平台型公司。中国最大医药公司与全球龙头企业市值差距仍然显著。企业意识到单纯依靠内生增长难以实现万亿市值目标,并购成为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。平台型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,构建综合竞争优势,推动行业格局重塑。
本文源自:金融界好牛
昊天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